生态艺术及其体现:前言

文/康书雅博士

生态艺术及其体现:前言(BIOS)艺术展览集结了三代生态艺术家及其艺术实践,囊括了绘画、综合材料、装置艺术、影像及现场艺术等作品。 六位艺术家,即贝西·戴蒙、戴光郁、熊文韵、李心沫、宋陳、以及李尧瑶均与中国西南地区的历史及艺术生态有着深厚的渊源。BIOS艺术展着重体现了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分化的两性力量之美:阴阳蕴化的理性、力量,直觉力与关联性。 作品不仅回溯了水墨与书法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同时展望了生物及自然系统与人工智能相融的未来。 人体是本次展览中所有作品之机枢,正因其无论在自然或人造环境中,是何等脆弱,又具备互联性。

BIOS艺术展孕育于西南艺术生态和历史的土壤,是对过去成就的致敬,也是对未来多种可能性的发挥。 展览邀请了两位于1995年(成都)和1996年(拉萨)在 “水的保卫者”现场艺术节项目中担任主要组织者的艺术家,贝西·戴蒙(Betsy Damon)(美国纽约)和戴光郁(中国成都)。 当时,这两次艺术活动成为成都生态及现场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引起了中国媒体与政府的关注,风靡一时。“水的保卫者”以“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参与式理念和实践吸引观众,唤醒人们对锦江(当时称为府南河)水质的关注, 最终促成了贝西·戴蒙与成都工程师、政府官员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打造成都活水公园。 该项目至今仍以每天数千加仑的水量净化水体。如今,新的艺术基础设施不断出现,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却来不及带上这段历史。当英国、欧洲和美国的中国艺术史学者都在研究和探讨这项著名的项目时,它却逐渐从中国西南地区的集体记忆中消失。因而本次展览希望将中国西南90年代生态和现场艺术的重要历史挖掘出来,让更多的观众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位于重庆挨着苦竹溪的岸上艺术中心(Riverside Art Center)是向 “水的保卫者”致敬的理想场所,也是让中国西南地区早期现场艺术和生态艺术实践的两位标志性人物与四位杰出艺术家代表,即熊文韵、李心沫、宋陳,以及李尧瑶汇聚一堂的绝佳平台,他们均致力于在以身体为创作材料的场域中,体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力。

总而言之,“生态艺术及其体现”艺术展整合了中国和国际生态艺术话语,突出了中国在哲学、美学理论、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独特贡献,为理解我们的自然宇宙和人类在其中的位置提供了另一种思维范式。

格物

每个行动都是一种相互作用。 本次展览是在“格物”的过程中强调相互作用,而不是将各种观察的因素孤立起来。 在蜿蜒流淌于岸上艺术中心的展览现场的苦竹溪旁,纽约艺术家贝西·戴蒙将其60年来作为水环境活动家(water activist)和生态艺术家的经验融入在互动现场艺术作品 《听河流》 ((Ting heliu 听河流)之中,邀请社区参与者与她一起倾听水流的声音。 在这里,艺术家将引导参与者消除杂念,感知、倾听,并与河流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动相融合。 戴蒙对中国西南现场艺术和水环境保护的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与戴光郁及719艺术家工作室联盟合作于1995年(成都)和1996年(拉萨)的“水的保卫者 ( Keepers of the Water)”现场艺术节亦备受关注。 在该艺术节后,她主持设计的成都“活水公园”,至今仍在净化和涵养着锦江河水。该项目曾吸引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幕式。 今天,相关媒体报道和国际性艺术文章,以及中国西南艺术家、群众、媒体和领导人对流经该地区之活水一贯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对此保持关注。

戴光郁的装置艺术作品《水行留痕》( Water Traces)《水行有声》( Water Moves with Sound)展示了物质层面的微观世界。其中蕴含着流水留下永恒的物理痕迹的法则,虽然在原理上可以预测,但在实践中却完全无法预估。 戴光郁的父亲是晚清学者钱穆的学生。 古典学术训练和诗歌传统,以数千年的符号系统丰富了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实践。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来源于他这一生在中国水墨、装置和现场艺术作品创作中的总结。 《水行有声》主要涉及“格物”的观察原则,也涉及到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在《声无哀乐论》(Theory of No Sadness or Joy in Music)中提出的问题, 即关于音乐(一说艺术)如何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的探讨。

感知与环境:认知、情感、以及行动

人类的意识由两极组成:环境中可感知的与可感知的。 在可见视界之外,还有心理视界,对某些人来说,甚至还有超越思想的“境界”。 我们总是把我们的所见所闻和我们所想的联系起来,把我们的所思所想和万事万物联系起来。 BIOS艺术展中,艺术家通过现场艺术以有限的人体表达无限的生命系统。 宋陳以《身土不二》(Soil and Body as One) 赋予展览空间神圣感。 艺术家的身体运动、现场声音,及以土为墨的自然原料,结合成一个符号系统,超越了身体的有限物质性(唯物 ),深入到无限的人类心灵( 唯心 (heart-mind )与自然(心物不二 )的领域。

我们可能认为人类的灭绝将标志着世界的终结, 然而,无论有没有人类,地球上总是会有生命存在。 BIOS艺术展中的装置艺术部分使得艺术家以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在《千高原》(Thousand Plateaus)一本书中所说的“去领土化”(deterritorialization)和“再领土化”(reterritorialization)的方式塑造和重造空间。 李心沫的大型环境装置作品《诞生》( Birth 借鉴了中国神话起源故事和中国古典书法,将这些古老的符号和内涵体系重新映射到现代女性的身体之中,而她们诞生于如今这个生物系统与人工智能以及宇宙形式的智慧相融合的世界。

情本体的情景交融

BIOS艺术展从“意象”(idea-image)“情本体论” (situatedness)的视角,探索“情境性”, 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情景交融”(situated emotions)。). 意象,是中国文学与艺术中重要的美学组成部分,它融合了西方美学中普遍存在的“言象二元”(word-image binary),构成了“言象”(word as image)的基本表征单元。 因此,“情本体论”考察了物质世界是如何充满主观感觉的,既唤起又反映了扎根于时间和地点的艺术家的心理状态。 李尧瑶的现场影像《雨的梦》(A Dream of Rain) 是一件格物和情景交融 (qingjing jiaorong)的作品。). 她沿长江的河岸绕行, 观察河流流经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区。艺术家的身体没有出现在作品中,但她的心灵之眼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她的画外音以一种忧郁的语调朗诵着她自己的诗歌,以“我累了,睁不开双眼”为前提,为女主角在一个垂死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力奠定了基调。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体验到艺术家的情景交融,就像一个有着意象在飞翔和舞蹈的舞台。 这位中国艺术家以家乡的“情境性”为这部影像赋予了庄严感。 虽然这样的表现手法是中国文化和自然观所特有的,但她在国外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的经历, 将其视野扩展至全球生态与艺术议题中,超越了本土环境所带来的局限性。

熊文韵的艺术实践横跨了四十年,从‘85新浪潮前的中国到现在,涵盖了绘画、装置和现场艺术创作。BIOS 艺术展将展出她在1998-2001年间创作的现场艺术作品流动彩虹 Moving Rainbow),该作品虽有名气,却未被充分研究。 这是一个真实、具体的艺术作品,聚焦于中国西部地区的人类情感,以及经济发展导致的环境恶化。 BIOS艺术展还展出了她最新的《箭头》(Arrows)和 藏药》(Tibetan Medicine) 系列作品箭头中画的空间性质反映了人类对理解自身身体、逻辑、情感、美学、哲学和精神轨迹的需求。 熊文韵对藏医学的关注起初与她对西方医学为主题的创作相对应,后者唤起了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所说的“生命权力”(biopower),引起人们对西方医学话语影响中国人身体、健康和思维方式的关注。 本次展览选取了熊文韵的《藏药》系列作品,突出了藏医学作为一种结合思想和灵魂治疗身体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本体论、灵性、和神经多样化等思维系统。 这些抽象的、几乎是装饰性的绘画创造了情本体的调色板,使观众通过观看将其内化。

结语

BIOS 艺术展以 “五行格式塔”为主题,将戴光郁与其他五位杰出女性的天赋才能相组合,使我们得以充分地体验到两极之间相互作用的魅力。 结合以中华文明为中心及之外的两种生态及美学理论,以填补生态美学 “画布 ”上迄今为止的空白,更完整地展现人类如何与其赖以生存的地球和谐共存的诗意画面,将是我对本次展览的理解与期许。

–2024年4月3日 康书雅博士于美国华盛顿贝灵厄姆市

展览信息:

生态艺术及其体现:前言

策展人:康书雅

艺术家: 贝西·戴蒙戴光郁熊文韵李心沫宋陈李尧瑶

展览时间: 2024年4月27日至2024年8月1日

展览地点:重庆市经开区茶园新区千方产业园岸上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