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尔格莱德的痛

翻译: 小元

 

南斯拉夫没了,

中国大使馆的旧址

拆了,

建筑工地一角,

一块大理石,

正在

被黑色幽默,

一段碑铭,

两个年轻人的名字,

比生命站得

更凄冷,

天下着细雨,

几束枯萎的野花

挂满泪珠

惨淡的黄,

格外刺眼。

没有遮挡的大理石

不说话,

没人驻足, 没人

多看它一眼

贝尔格莱德

面无表情

比鱼的记忆

更短暂

我蹲下身去,

听那年的炮火

跨洋

飞落地下室的

精准。

我从

我的祖国

远渡而来,

在这里看不见

多瑙河的蔚蓝,只能小心翼翼地擦拭

碑铭上的泥泞、

凌乱的枝叶,

害怕我翻江倒海的伤感,

触碰到它的痛。

 

写于2018年8月3日

 

——摘自梁平,

《咖啡评论》, 秋,中国诗歌与艺术特辑,

(美国:XPress),第 12 页。

本版中国诗歌

特邀编辑:

康书雅

苏政勋
《草木知春》
纸本水墨, 70 cm x 70 cm,
2021。图片由艺术家
和席永君提供。

隔空

翻译: 小元

很南的南方,

与西南构成

一个死角

我不喜欢北方, 所以

北方的雨雪

与雾霾,

胡同与四合庭院,

冰糖葫芦,

与我没有关系,

没有惦记。

而珠江的三角,

每个角都是死角,

都有

悄然

出生入死的感动。

就像

蛰伏的海龟,

在礁石的缝隙里

与世隔绝,深居简出。

我居然能够隔空看见

这个死角。

与我的起承转合

如此匹配,

水系饱满,

草木欣荣。

 

2018年1月13日

 

——摘自梁平,

《咖啡评论》, 秋,中国诗歌与艺术专辑。

(美国:XPress),第 13 页。

本版中国诗歌

特邀编辑:

康书雅

曾杨,
《被播放的神像》,
布面丙烯, 150 cm x 120 cm,
2019。图片由艺术家
和田萌提供。

北京是一个遥远的地方

翻译: 小元

 

北京很遥远

我在成都夜深人静的时候

想过

它究竟有多远?

就像失眠

从一开始数数,

数到数不清楚就迷迷糊糊了。

我从一环路

开始往外数,

数到二百五十环

还格外清醒,

看见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看见故宫里

走出

古人和宫女,

我确定我认识他们,

而他们不认识我。

于是继续向外,

走得精疲力尽,

北京真的

很遥远。

 

2017年10月20日

 

——摘自梁平,

《咖啡评论》, 秋,中国诗歌与艺术专辑。

(美国:XPress),第 14 页。

本版中国诗歌

特邀编辑:

康书雅

阅读更多诗歌,请点击

咖啡评论

梁平

梁平生于重庆,现居成都。 《茅草屋》《青年作家》的主编,也是《红岩》《星星》的前主编。 已出版12本诗集,包括《家谱》, 《长翅膀的耳朵》, 《嘴唇开花》,《时间笔记》, 散文集《子在川上曰》, 诗评集《阅读的姿势》,以及小说《朝天门》。

扫描二维码,

关注言履。

言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联系邮箱:

info@yanluartsandc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