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凡
王梓凡,女,1997 年出生于中国四川。
进行独立油画创作六年,在此期间取得 BFA、MFA 学位。 积极反思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空间的冲突与共存,以及空间对于时间、生命的记录意义。
教育经历
绘画艺术学士,VCU 艺术学院,弗吉尼亚联邦大学,里士满,弗吉尼亚州,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天普大学泰勒艺术与建筑学院绘画硕士
艺术工作经历
2021-2022 学年担任天普大学泰勒艺术学院油画系助教,并独立授课。
2021-2022 学年担任天普大学泰勒艺术学院画廊助理,执行展览事务并独立完成学生展览策展工作。
策展
2022,艺术硕士论文展(个展+联展),罗马天普大学天普画廊,意大利罗马
2022,意大利罗马天普大学天普画廊艺术学士联展
2021年,艺术学士学位毕业展,天普大学天普画廊,意大利罗马
2021,捉迷藏,坦普尔画廊,坦普尔大学,意大利罗马
2019,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展
艺术家声明
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关于个体心理运动的讨论以及心理空间与物理世界的联系总是被提及。 我试图弄清楚由心理运动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意象的存在,以及在对物质世界的多次反馈中, 这些意象是如何在脑海中出现的。
捕捉无意识意象的灵感来自于长期的个人隔离后的一种交谈和表达的欲望, 而这种隔离不仅是关于空间的,也是关于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的。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中国和意大利生活过,这两个国家让我感觉无与伦比。
在中国沉寂的新冠疫情岁月里,由于沟通不畅、空间限制、时差等原因, 我的修行被迫中断,心灵被隔离。 但是当我再次去意大利参加 studio 的时候,文化的差异和极度陌生的环境,也让我觉得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不断的失落和孤立的痛苦产生了一种呐喊和重建与周围环境联系的欲望,特别是在我有一种强烈而不受控制的心理运动的那一刻,我抓住了最强烈的一个,画了它。
我允许自己把所有的情绪都倾诉出来,倾诉出来,倾诉出来,倾诉出来,倾诉出来,宣泄出来。 整个过程脱离了逻辑,由我的身体自然引导,让画有一种自由和放松的感觉。 同时,我接受并使用了绘画尺度的自然纹理,如画布上的皱纹,破损的画笔, 这些材料特征参与了绘画的一部分,并提供了记录的功能。
《站台上的对望》
王梓凡,布面油画,172 厘米 x 191 厘米,2022 年。
《站台上的对望》
文/王梓凡
“与我而言,《感知地理》中的感知二字, 意义和重量远大于地理。 我反复地回想我这二十六年人生中到过的、生存过的国家与城市,不论是关于家乡还是遥远的欧洲或者北美,在脑海浮现地并不是某一个地标,而是在某一个生存在这些地方,被人群和环境包裹的感受和冲击。
2022年春日里很普通的一天,我结束了工作在罗马地铁一号线的站点里等车。 那一站是西班牙广场,一个极其繁华的地方,我看着周围这些陌生的面孔, 他们的五官和神情与我那么不同;入耳净是意大利语,我的母语中文和日常使用的英文在这里也是板上钉钉的外来语言。
我突然回过神来,在地铁站这个封闭又昏暗的空间里,我存在的空间已经被人群的氛围压缩得只有我站立的这一小块地砖那大,我却缺少了撕开这层屏障的武器。 在一瞬间里,我内心那一股想要撕开这层屏障的冲动和想要说话、在这个空间里留下我来过的痕迹的欲望是那么强烈和有攻击性,像是一只想要撕开捕食者包围圈的猎物。 我没有坐上那一班地铁,
目送红色的车厢满载人群离开后,又看了看这个老旧的地铁站,回到了工作室。 我将色彩以流动的笔法沿着我涂抹底料时留下的痕迹和动态绘制出了地铁站和地铁的车窗。 这一次我没有再将白色的底料涂满我的画面,而是留下的一部分暴露的画布,一小块可以呼吸的地方。”
图片来源:言而履艺术国际
作品说明
文/苏菲
“色彩中的空间语言无疑可被用作表达人类意识中存在的任何事物”—— 帕特里克·赫伦(Patrick Heron)。
色彩是地理学或在地性的,能超越视觉产生氛围,表现出在一个具体时刻创作者内心的感受。 绘画是一种景观化的心象和情绪,与地方密不可分。
王梓凡以痕迹创作(Mark-making)来表达自己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感受,回应当下的事件发生,以期共情观者。
肌理丰富的抽象表达,在画框中凝练着潜意识中更深暗的情感纵深,是艺术家对自己和他人时下处境的体察。 一种储蓄已久即将迸发的力量感,坚实之物的存在感。
扫描二维码,
关注言而履艺术国际,了解更多信息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