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探讨了自 1990 年代以来中国成都生态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童文敏,《眩晕》,2017,行为艺术,单频录像,有南方的色彩,3’47″,图片由空白空间提供。

“《道德经》强调一种无为和不扰民的道,对清净、独处和虚无有所偏爱,以至于忽略了人类情感本身,这使其哲学似乎缺乏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悲剧性冲突。老子的无为在庄子的作品中以更具生命力的形式延续了下来,表现为众多缥缈的人物翱翔于利害之上,漂浮于生死之外。一种宏大的无情和对普通人情感的漠视,夹杂着一种无我的狂喜,奇异地并存着: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不闻天籁夫!’(《庄子》第15章)

第21卷第6期(2019年9月)第8条

曾虹。

“对受道教影响的中美诗歌的解构性阅读”<http://docs.lib.purdue.edu/clcweb/vol21/iss6/8>。

 

成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这个城市与西南地区的其他城市,如附近的重庆,以及云南和甘肃等艺术家聚集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的艺术活动和创作的传统。从纽约行为艺术家和活动家贝茜·戴蒙(Betsy Damon)与行为艺术家在 “水的守卫者 “项目中的合作,到雕塑和装置艺术家邓乐在成都建设 “活水公园 “的工作,至今仍在运行。

近期于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 “水系成都 “展览,如今,被带到了成都,揭示了自然城市环境中的艺术历史,加强了道家对水道高度尊重的传统,以及作为中国宇宙论和传统医学中五行之一的水的超物质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