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字库》

媒介:宣纸水墨
尺寸:85 厘米 x 85 厘米
年份:2014 年
作品描述:

“我手里有一本中华书局上世纪九十年代编著的《中华讳字大词典》,历朝历代“讳字”注解尽在其中, 是独具特色、绝无仅有的“字典”。很有意思。 当然,它也可以印证当代历史、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 作为当代艺术家——当代历史见证者,能以艺术语言传递“讳字”产生的深刻理解, 以及它对文化的负面影响和滑稽之洞见,或能让人在观看对视中有所释怀。 这份情怀或如“诗证史”的思想言述,不可逆转。”
–戴光郁

这个实验性的水墨系列将视觉图像与象形文字相结合,将可读性并列在一起。 这个系列的主题包括艺术家、他自己和他所爱的人。 通过四川文人家庭背景对文化记忆的研究,说明了我们对情感地理、文化记忆、个人背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以及情感可读性的研究。
艺术家的父亲是晚清文人钱穆的学生,继承了中国古典学习的严谨传统。 历经文化大革命的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见证了中国文化和文学价值观的反转。 因此,戴光郁对汉字和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的探索充满了深刻鲜活的情谊。 他以书写系统半遮蔽的样子,映射了文化和书写系统对我们本体和现象性存在的掩盖。
—— 康书雅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