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感性

文/康书雅博士

《或者感性》从感知地理学的视角对当代艺术展开了探讨,阐述了情感和认知如何为艺术家和观众赋予能量,以便他们在自然、文化和精神环境中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者感性》展示了十一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舒群、邱志杰、田野、李占洋、张小涛、李川、邱岸雄、李亭葳、陈伟才以及阿路易斯·力迈尔佛和琳·力迈尔佛,着重于他们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文化、审美以及感知地理元素。

观看《或者感性》中作品的观众首先被鼓励去感受作品,而后理解作品的创作者、使用的材料,以及通过视觉、听觉、时空交互、以及作品传递的信息。

 

《三千世界·蜉蝣》

张小涛,动画,7′ 39″, 2017

《或者感性》展出了绘画、版画、雕塑、装置、视频和行为艺术。. 绘画和版画主要依赖视觉,通过明暗、色调、对比、质感、笔触和构图来激发情感和认知。
视频作品则通过声音和空间,伴随时间的流动而表达。 雕塑和装置作品与我们的身体争夺空间,通过视觉和身体的触感对我们进行诉说。行为艺术通过所有感官,包括时间和空间与我们互动。 这些艺术形式都要求我们去感受艺术家的情感,并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得出这些情感的意义。

我们的“第二天性”(感性)是社会性的,并时时与我们的第一自然天性相抗衡。艺术家通过创造引领我们进入梦境的第三空间来帮助我们调和这些天性。当庄子问我们是否是一个人梦见自己是蝴蝶,抑或是蝴蝶梦见自己是人……我们自然会认为我们是人,而不是蝴蝶,因为只有人类才会问出这样“愚蠢”的问题。但这真是愚蠢的吗?我们的感性是否应该以如此僵化的想象力来理解这个世界?

《活跃的想象力》

邱志杰,70 x 70 cm,纸本水墨,木框、独版,2023
图片来源:北京常青画廊

《或者感性》中的绘画作品 由邱志杰、张小涛、邱岸雄、李川、舒群和阿路易斯·力迈尔佛和琳·力迈尔佛创作,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这些艺术家对艺术的不同诠释方式。 邱志杰认为“制图已经成为一种方法论。绘制地图不仅仅是绘画的方式,也是理解世界的方式。”

的确,他在全球的展览中经常采用绘画制图的形式。 邱志杰的绘制地图上通常附有中英文文本,《或者感性》展出了他的《色彩实验系列》(The Color Experiments), 通过文本、色彩和构图,使用河流和毛细血管般的非语言化视觉语言,传递梦幻般的生机之感。

《峡谷》

邱志杰,70 x 70 厘米、 纸上水墨,木框、 独版、2023
图片来源:北京 CONTINUA 美术馆

张小涛的绘画作品聚焦于被遗忘和忽视的场景。《相遇1904》 (Encounter 1904)将一个虚构的过去与高速路下的建筑记忆并置。 在这个普通空间里承载整个遗产,我们只是匆匆而过前往另一个“更重要”的地方,这让人想起感知意识领域的运作方式,总是将微观记忆嵌入稍纵即逝的瞬间中。

Silence 寂静 (Jijing)描绘了另一种“相遇”, 这次是阳光和阴影的交汇,是一种人类灵魂内的宁静之感。 我们再度置身于水泥空间中,四周被冷硬的水泥包围, 是一个令人疏离的空间,人们只是假装冷漠地穿行其间。 但画布上没有生物,这个空间没有人类的气息,除了它的实用性。 我们感受到一种存在的虚无,其间洒下了一道黄金比例的光芒。

《寂静》

张小涛,布面油画,210 x 380 cm, 2019-2021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张小涛

李川的三幅油画和两幅版画在《或者感性》中展现了视觉景观的细腻与感知力量。 这些画作描绘自然风景,正如邱志杰和阿洛伊斯·尼梅福尔一样,但每幅作品都独具匠心,仿佛在揭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风景。

五幅视觉图景中有四幅是黑白的,唯有一幅版画《故乡——春分》(Hometown: Spring
使用了色彩,展现出温暖的土地色调和细腻的青色,河流蜿蜒穿过画面的左侧和中央,流向右下角。 人们与动物和土地互动,两座房子位于河岸的左右上方, 一对青年骑车沿河行驶,唤起对旧时交通方式的怀念。

这幅作品带着对更简单、完整的时代的怀念,虽然不完全写实,因李川出生于重庆,而这幅画中的“故乡”更像是中国观众或者中原地区的景象,土地呈黄色,春日仍显荒芜。 重庆的春天并非荒芜,而是绿意盎然、植被丰茂。 因此,这幅作品中呈现了感知空间的重叠,揭示了属于他人的一种“故乡”记忆的错位。

《故乡:春分》

李川石版,45 x 38 cm,1996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李川

《一切可以重来?》 Could it all Happen Again? )中,我们看到火山爆发的场景。 火山以灰色调呈现,裂隙纵横交错, 地块的爆发与烟雾的独特阴影值形成对比,这一景象与朦胧的山脉和云朵形成反差,如同我们的记忆,现时的爆发瞬间充满细腻感。

《一切可以重来?》

李川,油画,150 x 180 cm,2007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李川

舒群《或者感性》中呈现了两幅描绘拱门与圣殿建筑的画作《 …待完成的象征…系列2、3号》分别展示了圣殿空间的内外。3号画作的背景平淡而深沉2号画作则以高对比的色调和维度表达出更加平衡的想象之感。

《…待完成的象征…系列 3 号》

舒群油画,225 x 195 cm, 2008-2022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舒群

阿路易斯·力迈尔佛的作品在《或者感性》中展示了多样性,他运用标记性(mark making)的技法来描绘塔希提岛的水光。 《或者感性》这位艺术家在作品中通过形状、质地和笔触的抽象表达,提醒我们艺术教育在文明核心间的差异,并强调美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域的影响。

《柔软的风》

阿路易斯. 力迈尔佛,丙烯油画布,135 x 135 cm, 2012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阿路易斯. 力迈尔佛

《或者感性》中还展出了邱岸雄、张小涛、李亭葳和陈伟才的视频作品。 邱岸雄的视频作品与观众通常看到的他作品形成鲜明对比。《江南错》Mistake in Jiangnan (Still Frame))是一部创作于近20年前的早期作品,虽然极简且自然主义,但却未使用其著名的《新山海经》系列的精细反乌托邦动画。 色彩方案依旧是黑白,这种水墨风格是他后来广为人知的特征。

《江南错》(静帧)

邱岸雄单频录像,黑白,有声13分8秒,2005年

图片来源:艺术家邱岸雄

这是一种对自然中的片刻的冥想,画面简洁, 仅展示了树枝顶端的一只鸟。 在微风中树枝轻轻摇曳,大地微音(地籁)细微动人,当鸟儿突然飞离,我们仿佛从这首诗中醒来。

《云石》

Li Tingwei, 2-Channel Video, 3’46”, 2021

图片来源:艺术家李亭葳

李亭葳的《云石》 与邱岸雄的视频作品风格相似,极简且黑白。 作品关注石头, 呼应了中国古老神话中女娲用石头创造宇宙的传说。 在对石头几何和感知意识的冥想中,李亭葳还提醒我们依赖地球稀有矿物来驱动我们的移动技术与通讯
陈伟才的视频作品来自他最近的创作系列。 包括《拨水见石》 (Parting the Water to See the Stone ),《手痕石影》 (Traces of Hand, Shadow of Stone), 和《手与河 III》 (Hand & RiverIII)这些作品极简、自然主义,仅使用天然材料表达对生命的回应。 使用天然材料作为艺术媒介符合陈伟才的生态艺术实践。

《拨水见石》

陈伟才,视频,29秒,2024年

这种生态关注将人类、自然与文化包裹在一个情感与共存的系统之中。这件作品表面上温柔而低调,实际上却直面社会的期望,挑战那些要求我们依赖“社会的”感性“压力。《拨水见石》让人联想到佛教和儒家所倡导的“明心见性”,也呼应了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所说的“如果感知之门被净化了,一切将呈现出其本然之相,充满无限”。

《或者感性》中李川、田野、李亭葳和陈伟才的装置艺术作品展现了人与文化、自然之间的情感空间。 田野的装置作品《点到为止》(Be Careful Not to Overdue It
引入了视觉文本的情感力量。

唤起视觉文本的仪式感和我们在其中的行为,观展者参与到一种奉献的表演中,阅读来自不同情感区域的视觉文本。 这件作品也邀请观众互动,在装置墙上留下自己对艺术世界的感受和行为痕迹。

《平》

琳.力迈尔佛不锈钢71.5cm高2012年

琳·力迈尔佛的雕塑作品如感知维度中的巨石般占据《或者感性》展厅空间,既是和平的象征,也具备海洋自然神性。《平》(Peace)由不锈钢制成,仅用三种形状构成,其中一个形状像刀锋,切开模糊与攻击的感受。 一道红色垂直线贯穿纤细矩形,好似血滴,两孔穿透半圆形刀刃,仿佛未来的眼睛注视着今天的我们。

李占洋在《或者感性》中的行为装置 为我们提供了行善的机会,能够改变艺术学院学生的生活,并为艺术的未来贡献力量。 艺术作品可以作为感知空间的地图,帮助我们理解生活。 然而我们不能止步于此。 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情感,做出决策——为他人带来益处。这毕竟也是我们的本性。

《李占洋货廊》

李占洋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4年

李占洋的作品为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提供平台,让他们出售作品,挣取收入,继续艺术探索, 面对艺术市场的力量、社会失业问题及青年艺术家缺乏展示机会的现状。 《李占洋货廊》Li Zhanyang’s Market Gallery让我们回归现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以优惠价格带走《或者感性》一部分的机会。

康书雅博士2024年于中国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