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的对望

王梓凡,《站台上的对望》

布面油画,172 厘米 x 191 厘米,2022 年。

文/王梓凡

“与我而言,《感知地理》中的感知二字,意义和重量远大于地理。 我反复地回想我这二十六年人生中到过的、生存过的国家与城市,不论是关于家乡还是遥远的欧洲或者北美,在脑海浮现地并不是某一个地标,而是在某一个生存在这些地方,被人群和环境包裹的感受和冲击。

2022年春日里很普通的一天,我结束了工作在罗马地铁一号线的站点里等车。 那一站是西班牙广场,一个极其繁华的地方,我看着周围这些陌生的面孔, 他们的五官和神情与我那么不同;入耳净是意大利语,我的母语中文和日常使用的英文在这里也是板上钉钉的外来语言。

我突然回过神来,在地铁站这个封闭又昏暗的空间里,我存在的空间已经被人群的氛围压缩得只有我站立的这一小块地砖那大,我却缺少了撕开这层屏障的武器。 在一瞬间里,我内心那一股想要撕开这层屏障的冲动和想要说话、在这个空间里留下我来过的痕迹的欲望是那么强烈和有攻击性,像是一只想要撕开捕食者包围圈的猎物。 我没有坐上那一班地铁,

目送红色的车厢满载人群离开后,又看了看这个老旧的地铁站,回到了工作室。 我将色彩以流动的笔法沿着我涂抹底料时留下的痕迹和动态绘制出了地铁站和地铁的车窗。 这一次我没有再将白色的底料涂满我的画面,而是留下的一部分暴露的画布,一小块可以呼吸的地方。”

《感知地理》艺术展览现场

作品说明

文/苏菲

“色彩中的空间语言无疑可被用作表达人类意识中存在的任何事物”—— 帕特里克·赫伦(Patrick Heron)。

色彩是地理学或在地性的,能超越视觉产生氛围,表现出在一个具体时刻创作者内心的感受。 绘画是一种景观化的心象和情绪,与地方密不可分。

王梓凡以痕迹创作(Mark-making)来表达自己对所经历过的事物的感受,回应当下的事件发生,以期共情观者。

肌理丰富的抽象表达,在画框中凝练着潜意识中更深暗的情感纵深,是艺术家对自己和他人时下处境的体察。 一种储蓄已久即将迸发的力量感,坚实之物的存在感。